佛像收藏市場快速升溫!

今年,北京翰海春拍推出的“五覺——金銅佛像”專場上拍的95件拍賣品全部成交。其中“宋代·銅鎏金蘇頻陀尊者”以1978萬元高價成交,打破了兩年來國內佛像市場價格持續下跌的局面,再次掀起國內佛像市場的收藏熱潮。昨天記者在草堂西市古玩城采訪時,“古風堂”的佛像收藏專家馬占武表示,雖然目前內地佛像收藏熱度雖不及海外,但其發展速度卻是很快,而有“收藏第三城”之稱的成都,其收藏熱度更是走在全國的前列。隨著今年佛像拍賣市場開始升溫,預計佛收藏像有望成為下一個引人矚目的收藏板塊。
海外收藏熱度高于內地
佛像的收藏和研究始興于海外市場。上世紀80年代,國內收藏市場剛剛興起時,佛像藝術品都被看作是‘冷門’的收藏品,那時價格低得離奇。在2000年以前,民間收藏市場上明清佛像價格頂多也就兩三千元而已。不過從2003年開始,佛像收藏就開始升溫,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價格飛速上漲。2003年“非典”過后,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連續5年的超級牛市,使得佛像藝術品的拍賣價格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據了解,內地自2004年才開始設佛像專場拍賣。不過直到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一尊“明代銅藥師佛坐像”以1100萬元成交突破千萬大關之后,佛像藝術品才進入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在2006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一尊“大明永樂年施”銘款的“鎏金釋迦牟尼佛像”就以1.166億港元成為單件佛像的世界標王。也就是從那個時候,人們才知道,佛像除了其獨的精神與文化價值外,還擁有如此巨大的收藏價值。
受海外市場的推動,從2007年起,國內佛像收藏就迎來了首個發展高峰期,其在收藏市場上的表現也不負眾望。據了解,在這一年,包括北京翰海、中國嘉德等拍賣行一共推出了8個佛像拍賣專場,幾乎絕大多數的專場總成交額都突破了億元大關。從2007年起,佛像藝術品就保持了強勁的上漲勢頭,直到2011年內地佛像收藏市場整體回落,才首次出現價格下跌。盡管2006年的拍賣紀錄至今沒有打破,但其整體上漲趨勢卻沒有改變,可以說目前佛像藝術品已經真正進入了千萬元時代。
成都收藏熱度高于全國
盡管從整個藝術品收藏市場的行情來看,佛像藝術品行情跌宕起伏,但成都收藏市場上佛像藝術品的熱度卻很高,已經走在全國的前列。成都佛像收藏市場熱度高于全國,主要得益于成都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成都一直是西南地區的收藏重鎮,在國內有“收藏第三城”的美譽,各類古玩藝術品資源豐富,是各路藏家淘寶的首選之地。其次,成都參與佛像藝術品收藏的人多,尤其不少實力雄厚的企業家不惜重金參與到佛像收藏中之后,大量高品質的佛像藝術品進入成都,從而推高了佛像藝術品的整體價格。
國內佛像收藏市場起步較晚,相比海外市場。同時代、同樣尺寸和工藝的明清佛像,在國內的成交價目前明顯偏低,因此升值空間比較巨大。而今年春拍打破了兩年來國內佛像市場持續下跌的局面,預示著佛像藝術品的下跌趨勢已經停住,后市有望先于其它藝術品出現快速升溫,其中制作工藝登峰造極、存世量較少的隋唐時期佛像,將引領整個佛像收藏市場。
不過筆者在此要提醒收藏投資者,近年來,佛像價格快速升溫,也使得其造假現象變得比較嚴重。因此在收藏之前,一定要對佛像的來歷、年代、出產地等進行嚴謹的考證。一般來講,佛像的真偽鑒定可以從造型、質地、工藝等多方面考量。明清佛像的表情、服飾、裝飾都是經過細致的雕塑工藝技術處理,而現代的仿制品,或多或少要吸收一些現代的生產工藝,在手工藝的處理細節上遠不如古代佛像,故表面上看往往有機制打磨的加工痕跡。而對價值的判斷而言,一般佛像尺寸越大價值越高;宮廷鑄造的比民間的價值高;年代久遠比年代近的價格要高。
- 上一篇: 南紅瑪瑙,你知多少?
- 下一篇: 1990年100元人民幣的行情低迷持續時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