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造像收藏分析

近年來,從事“青銅佛造像”收藏的人越來越多,使得佛造像的價格不斷上漲,成為藝術收藏市場新的焦點。在2013年翰海春拍中,佛像板塊表現搶眼,“五覺金銅佛像”專場均取得100%成交,曾屬倫敦著名藏家斯皮爾曼家族珍藏的“宋代銅鎏金蘇頻陀尊者”以1978萬元的價格成交。
佛造像的收藏價值
深圳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昨日接受本筆者采訪時表示,從佛像的藝術價值來看,明清時期的佛像鑄造工藝登峰造極,甚至連現代先進的工藝都不能與之比擬。佛像的歷史、藝術以及文物方面的價值也決定了其市場價格非常高昂。
閻焰說:“南亞佛教造像,多以‘犍陀羅’和‘笈多’風格為主。印度的佛在早期是沒有造像的,進入‘犍陀羅’時期才有真正的佛造像出現。”閻焰認為,佛造像的市場行情一直都很好,主要分為兩塊:一是在西藏、青海和內蒙地區鑄造的,此為“藏區佛造像”;而在中原地區,以北京為主,是所謂的“漢地佛造像”。
閻焰說:“現在國內收藏漢藏佛造像的收藏家數量不是很多。因其涉及到高端的宗教美術,一般人難以企及,因此也制約了這種真正收藏宗教類、青銅佛造像收藏家的數量。同時,這些青銅造像價格在現今的商業市場上非常貴,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不是普通的收藏家能夠收藏到的。但相對而言,品質差一點、數量多一點的普通佛造像,還是較容易收藏到的。這些佛造像一般是民間鑄造的。而凡是宮廷、官家鑄造的,工藝都比較嚴謹,這些精鑄的佛造像,備受關注,是收藏的熱點。”
那改如何判斷一尊佛像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閻焰表示,一般而言,佛像尺寸越大價值越高。宮廷鑄造的比民間的價值高;在藏傳佛像里,“忿怒相”比“吉慶相”高,兼有兩種相的更高,如“大威德金剛”等。
海外市場的佛造像價格高
深圳收藏家劉東認為,“漢藏”青銅佛造像的市場價格近年來持續上漲,相比2008年大概翻了兩到三倍左右。其實早前人們對青銅佛造像的關注度不大,在2000年以后,國內的佛像收藏才開始啟動。海外和國內藏家的審美觀也大不一樣,前者熱衷于高古佛像、漢傳佛像,在歐美拍賣市場中,也是北齊、北魏、隋唐時期的佛像占據主流,而國內藏家則熱衷于追逐明清佛像,特別是宮廷佛造像。大約從2006年開始,青銅佛造像的價格就開始上漲,2008年出現停滯,到了2009年逐漸趨于穩定,直至2010年以后,價格又開始上漲了。
佛像的收藏和研究興于海外市場,與國外相比,國內佛像的成交價還是明顯偏低。漢式佛像的材質可以是金、銅、石、玉,也可以是木、陶、瓷等。但由于國內藏家對材質認識的局限性,以至于石造佛像備受冷落。對于古印度這些東南亞地區的佛造像,關注的藏家為數不多,古印度青銅佛造像是罕見的,數量非常少,基本都是專業的研究學者在關注,普通老百姓很少接觸,甚至完全不了解。隨著這十多年來對外交往頻繁,越來越多的人走出了國門,才有機會去了解這些佛造像。但是目前從價格上看,它們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只能說古代藝術品一直都是稀缺的,市場價格整體上都處于上漲的趨勢。“
”印度、柬埔寨的古代青銅佛造像都是比較珍貴稀少的,但現在沒辦法跟漢藏的青銅佛造像的價格的做具體比較。如果有人專門收藏此類佛造像,我覺得難度比較大,反而值得關注。“劉東提醒藏家新手,”佛像的造假情況相對比較嚴重,在收藏之前,必須對佛像的來歷、年代、出產地等進行嚴謹考證。另外,佛像屬于宗教藝術品,較一般的藏品更具文化意義,也要注意科學的保養才行。“
- 上一篇: 硬幣收藏,你了解多少?
- 下一篇: 藝術品收藏市場態勢眾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