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泥料的目數是什么?
壺友在玩壺過程中,經常能夠聽到某種泥料是多少目多少目的。它具體指的是什么呢?今天跟大家來說說這個話題。
“目”是一種計量單位,指原料顆粒的尺寸。簡而言之就是篩子的網眼,即“篩號”。有多少目就表示這個篩子有多少個網眼,目數高就是網眼多,目數低就是網眼少。在篩子大小確定的情況下,網眼越多,相應的網眼孔越小,則通過篩子的顆粒越?。丛郊殻环粗?,網眼越少,相應的網眼孔越大,則通過篩子的顆粒越大(即越粗)。各國標準篩的規格不盡相同,常用的泰勒制是以每英寸長的孔數為篩號,稱為目。例如50目就是指每英寸上的孔眼是50個,500目就是500個,目數越高,孔眼越多,表示顆粒物越細膩。
紫砂術語中泥料的“目數”也稱為“碼數”,它只是用來評價紫砂泥料粗細的一個指標,與泥料品質無關。一般來說,以60目為基準,60目以下的算是粗(即粗糙)的,60目以上則為細(即細膩)的。目數在60目以下的砂料做壺,孔隙度大,透氣性好,壺壁上會有顆粒感,用手彈擊聲音沙啞、發悶。但是目數越小,燒制的時候越容易跳砂、鼓泡、容易燒壞。目數越大,泥料越細膩,越光滑,比較容易泡養,但透氣性差。
紫砂泥料在開采后,經風化、除雜質、粉碎之后,使用篩子過濾泥料,稱之為“過目”。比如用80目的篩網過目得到的是80目的泥料,用40目的篩網過目得到的則是40目泥料。因為技術的差異,每個時代所出現的目數是有差異的。明代紫砂泥的目數多為25~30目,清朝早期為35目,清中期則為55~60目。由于1957年前一直采用手工煉制法(即通過人力或獸力推動石碾子進行碾磨),故目數較低,紫砂的通透性能更好,顆粒更粗,質感更強,這也是辨別老壺的標準之一。
到1957年宜興丁山才安裝了第一臺球磨機,轉動的桶體內放置了大量小鋼球,通過電動機轉動大桶體使得里面的小鋼球與石料進行摩擦和擠壓,達到碾磨粉料的目的,通過球磨機使得紫砂泥料目數穩定在60目左右。1959年至今常用雷蒙粉碎機,以風力控制目數,目數可高達140~200目。但高于80目的泥料,就已經不會含砂了;低于40目的泥料過于粗陋,所以就紫砂壺的實際制作而言,目前泥料的目數基本控制在40目到60目這個區間范圍之內,泥料既細膩又有砂質感,泡養包漿光澤度也好。如果泥料目數過低,在制作的過程中對工具的損傷比較大,而且不利于明針的發揮。如果泥料目數過高,就實際的制作而言,由于可塑性降低,極大的提高了制作難度,而且制成的紫砂壺透氣性較差,不利于發茶。但其實目數是指一個泥料粗細的范圍,比如60目的泥料,其實是60目到200目甚至更高目數的一個范圍集合,因為比60目更細的都能通過目的網眼。
- 上一篇: 兩角的紙幣值多少錢?兩角的紙幣升值空間分析
- 下一篇: 什么樣的紫砂壺有收藏價值?
目前,收藏者對第四套人民幣收藏熱情很高,在配套做小四冊子收藏中,961需求很大,這或許也是引起其價值上升的原因。
目前90版2元百連號的回收價格大概在1500-1600元左右,綠幽靈在這個基礎上還要高出不少,具體價格請聯系我們依據實物品相估價。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貨幣,第四套人民幣發行于1987年4月27日,并且已經在 2018年5月1日2019年正式停止流通。
一般情況下,存世數量越少的舊版人民幣市場價值就越高,未來的升值潛力也就越大。下面,愛藏網的小編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802紙幣單張最新價格是多少錢,以及802紙幣收藏價值。
隨著四版人民幣的升溫,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人民幣收藏的隊伍當中。良好的預期加上龐大的收藏群體,讓眾多投資者看好四版人民幣不無道理。
水平壺是一種常見的紫砂壺茶具,深受廣發壺友與茶友的喜愛。民國時期,宜興出產的水平壺除了銷往福建廣東臺灣一帶,還遠銷日本、東南亞各國。
肩部前后有雙穿孔耳環裝配 銅質軟提梁。經過清代嘉慶、道光、咸豐時期的紫砂巨匠邵大亨的精心設計,寓意吉祥的“魚化龍壺”成為一種成熟的壺型,并廣泛流傳。
但是,如果宜興紫砂壺被添加到化工材料,它是鮮亮的,所以當購買宜興紫砂壺時,盡量避免開特別明亮,而不常見的宜興紫砂壺。附手工原礦紫砂壺鑒別技巧宜興紫砂壺市場在哪里?
據考,最早的紫砂“南瓜壺”當推明末清初著名藝人陳子畦所創。▲陳鳴遠制東陵瓜壺 南瓜壺,歷史上又稱“東陵瓜壺”。其所種之瓜,味甘色美,人稱“東陵瓜”。
紫砂壺的造型千姿百態,其中以圓壺和方壺最為常見。此種類型,雖為方器,亦有變化,但每條邊線均為直線,面為平面。
用紫砂壺泡茶喝不僅能很好地促進茶香的散發,長期使用更是會對身體健康帶來好的影響。附紫砂壺泥料排名紅皮龍泥料適合泡什么茶?紅皮龍泥料介紹紫砂泥料是如何分類的?底槽清泥料辨識技巧
真正的大紅袍泥料非常珍貴,市面上基本是可遇不可求。但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現在我們口中所說的大紅袍其實也都不是真正的大紅袍??焖俦鎰e原礦大紅袍泥料的方法紫砂壺如何鑒別真假?
葡萄與老鼠在古人眼中都是吉祥之物,它們有一個共同特征:多子。執把接壺身處雕兩只松鼠,一只靠近葡萄珠串,另一只正沿藤枝攀爬。壺身有攀援的松鼠、舒展葉片、卷曲細蔓、成串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