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型之松鼠葡萄壺,松鼠葡萄壺紫砂壺
“松鼠葡萄壺”亦充分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極力將自然田園中的松鼠、葡萄、樹樁等形象組合成一體,突出主次,加以點綴,著意于形神俱在、生機活力,自然氣息尤為濃郁。
寓意
關于松鼠葡萄的題材在紫砂壺創作中并不少見,因其趣味性和藝術性共存的特征,歷來便深受人們的喜愛且雅俗共賞。葡萄與老鼠在古人眼中都是吉祥之物,它們有一個共同特征:多子。葡萄成熟果實一串串掛滿枝頭,每一串的每一顆果實中都包含著葡萄籽;老鼠則繁殖能力強大,且敏感機靈。古人將葡萄與松鼠結合在一起的藝術表現,含有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此素材在紫砂器上多有表現,尤其在清代及民國。
造型
一串串新生的葡萄,幾只歡躍的小松鼠和一段早已凝固、永不凋零的歲月,組合成「松鼠葡萄壺」最經典的形象,留給世人風情萬種的遐想。
這一壺形充分展示了紫砂壺仿真象形的非凡造詣:新藤交錯盤繞,藤葉鮮嫩欲滴,枝上枝下,松鼠憨態可掬,葡萄惟妙惟肖,充滿了無限情趣。壺上的松鼠葡萄均由手工捏塑,是藝術與生活的完美結合。
可愛的小松鼠翹擺著寬厚的尾巴吃食著葡萄,靜中有動,畫面感極強,仿佛是自然情景的一次捕捉聚焦和定格,情趣相合、意理兼容,通過物象所洋溢的蓬勃朝氣,體現生命力量和自然閑情,包含多子多福、一本萬利、青春永駐等寓意。
再一次細細品讀「松鼠葡萄壺」,藤蔓上的葡萄,似乎有些不知年歲的蒼涼,頑皮的松鼠,似乎執拗著一份年少輕狂,嘲笑著你我強求看穿或看不穿。整把壺用極其生動的花器藝術語言,演繹著乏味世界里不可忽視的一抹有趣之調,藝術的魅力終于讓一顆顆浮躁的心靈下沉。
名家作品
朱可心制松鼠葡萄壺
枝葉及葡萄繚繞壺身,數只松鼠跳躍其間。嵌蓋,以葡萄枝為鈕,彎曲有致,又有松鼠嬉戲在側。整器做到了實用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何道洪制松鼠花卉壺
壺身近圓形,壺蓋內嵌,蓋頂與壺口契合,蓋面圓形。壺鈕折枝式,兩段彎折。壺蓋雕葡萄藤枝,有松鼠湊近聞嗅。三彎流仿枝干造型,流根接壺壁處雕松鼠葡萄圖案。半圓形執把,與鈕、流呼應亦仿枝干狀。執把接壺身處雕兩只松鼠,一只靠近葡萄珠串,另一只正沿藤枝攀爬。
季益順制“秋趣”壺
松鼠翹尾為鈕,蓋面滿鋪葡萄葉。卷葉為流,彎藤為把。壺身有攀援的松鼠、舒展葉片、卷曲細蔓、成串葡萄。
圓潤的壺鈕與壺身一致,應和之下韻味十足??谏w子母線精確地將壺蓋、壺口分割開來,大口蓋,大氣十足。此壺作大亨仿古式,為王寅春早期摹古精心之作。
秦權壺,顧名思義,便是摹秦代之權為形制作的紫砂壺。秦權壺是以仿照秤砣的外型而構思的紫砂壺。秦權為壺,氣度泰然,剛正不阿,這便是如今秦權壺廣受熱捧的主要原因之一。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統一度量衡器,就是其中之一。
紫砂壺吐黑是指,正常使用過程中,壺體表面單獨出現的芝麻粒、米粒大小的黑點。只是因為茶壺自身顏色深淺不同,吐黑部位不同,所泡茶葉不同,養壺經歷不同等緣由,導致吐黑的程度不相同。
潮汕地區待客之道以功夫茶聞名,而在功夫茶文化中最離不開的就是紫砂壺。潮汕梨形壺是一種事宜沖泡功夫茶的茶具,在潮汕地區受到大眾的喜愛。
明代初期的紫砂壺,壺的容量一般較大,直到明中期以后,紫砂茶具逐漸向小型轉變。明早期紫砂壺辨別要點: 1、明早期茶具,由于泥料加工原始,顆粒粗細不一,制成茶具燒成后,粗顆粒明顯可見。
紫砂壺市場升溫,紫砂價格大幅上漲,每年漲幅高達20%。巨大的市場需求和供不應求的紫砂壺,給不良商家留下了許多機會。不僅毫無收藏價值,使用還會產生不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