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幣中彰顯民族大團結
2012-09-04來源:人民幣收藏網 作者:責編:小花閱讀:次
紀念幣是一個國家為紀念國際或本國的政治、歷史、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 名勝古跡、珍稀動植物、體育賽事等而發行的法定貨幣,它包括普通紀念幣和貴金屬紀念幣。 質量一般為精制,限量發行。
中國紀念幣是具有特定主題的,是由國家授權中國人民銀行指定國家造幣廠而設計制造的,由國家銀行統一計劃發行的法定貨幣。紀念幣通常是為了紀念我國重大政治歷史事件、傳統文化等有特殊意義的事物而發行的。普通紀念幣與市場上流通的同面額的人民幣價值相等,可以同時在市場上流通。紀念幣的作用主要是滿足公眾的收藏要求,而不是用于流通。特定主題和限量發行是紀念幣的主要特性。
我國是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為了慶祝西藏、新疆、內蒙、寧夏、廣西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從1985年9月1日起,先后發行了5套系列金屬流通紀念幣(均為1套1枚1元)。展示了在黨的領導下,各族人民在民族大家庭中團結和睦,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繁榮興旺的景象。這些紀念幣都有很強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1985年9月1日發行的“西藏自治區成立20周年”紀念幣,主圖案是最具代表性的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雄偉壯觀、金碧輝煌的布達拉宮外景,發行量261.2萬枚;
1985年10月1日發行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30周年”紀念幣,該幣正面圖案“豐收圖”是身著長裙的維吾爾族少女,肩上有盛滿蘋果、葡萄等水果的筐籃,身邊是羊群,背景是工廠、農村蒸蒸日上的建設景象。背面圖案是新疆人民會堂,發行量450萬枚;
1987年7月30發行的“內蒙古自治區成立40周年”紀念幣,該幣正面圖案是具有草原特征的“放牧圖”,一男一女分騎兩匹駿馬,身邊是羊群,身后是一望無際的草原,背面圖案是具有蒙古民族特征的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樓景,發行量905.4萬枚;
1988年9月20日發行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紀念幣,該幣正面圖案是兩個寧夏姑娘掩飾不住豐收喜悅的“采摘枸杞圖”,背景是廠房,背面圖案是代表回族風情和伊斯蘭教特征的同心清真寺,發行量156萬枚;
1988年12月1日發行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紀念幣,該幣的正面圖案是各民族人民載歌載舞的歡樂景象,背面圖案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發行量407.2萬枚。各幣均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民族風韻,使人愛不釋手。
該系列紀念幣無疑有廣泛群眾基礎和廣闊的市場升值空間。目前,“西藏幣”是面值1元的280倍,“新疆幣”是面值的52倍,“內蒙幣”是面值的27倍,“寧夏幣”是面值的250倍,“廣西幣”是面值的60倍。以目前“建行幣”600元/枚為基數,“內蒙”、“新疆”、“廣西”的發行量分別為“建行幣”的1/1.5、1/2.3和1/2,其價值僅分別為“建行幣”的1/22、1/12和1/10。因此,這些幣種的升值空間還很大。另外,郵政部門2000年發行的“民族大團結”套票也與該系列幣相互輝映,給該系列幣的升值空間以極大的背景響應和升值支持。
可見,紀念幣不僅僅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還具有其較高的收藏、保值和投資價值,彰顯著一個民族大家庭的團結精神。
【免責聲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編輯編寫,材料來自報紙、網絡、新聞視頻等等,文章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也不代表任何投資偏向,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 發表評論
-
- 最新評論 進入詳細評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