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幣枚枚有故事——“開元通寶”背月紋象征什么
2012-07-12來源: 作者:Airmb_cang閱讀:次
【錢幣賞析】:
【故事出處】:
“開元通寶”背后的月牙兒紋究竟是什么意思?古人有兩種說法。唐朝人鄭虔《薈萃》、薛珰《唐圣運圖》皆附會為李淵文德皇后甲痕。而宋朝人劉斧《青瑣高議》則附會為唐玄宗貴妃楊玉環的甲痕。
經考,文德皇后是李世民的皇后,李淵鑄開元通寶時,李世民尚未當太子,更談不上立皇后的事,又怎么會有文德皇后的甲跡呢?
宋朝人劉斧《青瑣高議》中把傳說的李淵與文德皇后故事纂成了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故事,說是楊貴妃的甲痕,劉斧把“開元通寶”的“開元”與唐玄宗年號的“開元”混為一談了。其實,宋朝劉斧未必不知兩“開元”不是一回事兒,可能是出于文學藝術的需要。因楊、李二人的愛情故事成為千古絕唱,在當時社會已有廣泛影響。
那么,“開元通寶”背上的月牙紋究竟代表什么呢?歷代學者僅僅傳頌上述兩對夫妻日常生活的一則掌故,并沒有對甲紋的真正涵義進行深入探討。筆者有幸接觸到大批開元錢。就錢上的甲紋提出新的見解:
中國傳統觀念,有以新月象征“新生”、“向上”、“初始”之義。李淵取得政權,掃除隋弊,開辟了新的紀元。大凡開國君主無不希望“從新更始”,李淵何嘗不是如此?不但新君如此,百姓也有同樣的愿望。經過隋末大亂,飽嘗戰亂饑荒痛苦的人民,也一定希望翻過歷史的一頁,開辟新的紀元。因此,大書法家歐陽詢在制錢文時便取名“開元通寶”并得到李淵的贊同。既然是開辟新紀元,開元錢自然也應當區別于前代錢幣。那么,除了錢名不同外,還應留下些什么標記呢?
于是,鑄錢使等便在錢背上留下了新月形以表新政權的新生興旺,蒸蒸日上之義。
甲紋位置不是固定的,各個方向的都有,基本是按八卦的方向。
甲紋,開始叫什么名字,當時并沒有記載,筆者認為:中國古代紀歷皆用夏歷(農歷),紀月、紀日也各有名稱。比如農歷初二、初三是一月之初,新月始見,見新月之日為“胐”,是月出之指事字。因此,“開元通寶”背甲紋應當讀如“胐”。
自唐以后,歷代鑄錢均有在錢背使用新月紋者,直至清朝的光緒錢仍可見到,但皆陳陳相因,并不知甲紋的真正涵義。
(更多關于古幣故事的文章請參考http://www.dghy123.cn/guquanyuandi)
【免責聲明】:本站文章由本站編輯編寫,材料來自報紙、網絡、新聞視頻等等,文章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也不代表任何投資偏向,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 發表評論
-
- 最新評論 進入詳細評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