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些朋友說現在市場上很難買到真正的翡翠A貨,要想挑選到真的翡翠A貨,那我們就要學會鑒別,下面教大家用肉眼如何識別翡翠A貨。
一、根據表面反光判
如今,有些朋友說現在市場上很難買到真正的
翡翠A貨,要想挑選到真的翡翠A貨,那我們就要學會鑒別,下面教大家用肉眼如何識別翡翠A貨。
一、根據表面反光判定A貨
對于具有大弧面的翡翠來說,將樣品放在具有較強光澤的桌面上,受桌面反光、光源來光的影響,A貨翡翠表面往往形成明顯的光區分帶,這一方面顯示了A貨表面光滑潤潔,也顯示了A貨翡翠表面較強的玻璃光澤。B貨往往缺少這種光區分帶。
關鍵點:反光區!反光區是帶有強烈反光的局部區域,不見得是有色和無色的差異,顏色的差異可以表現在顏色的種類的差異,但反光區更強調顏色明暗調子的差異以及因反光造成的顏色飽和程度。所以,如果把翡翠想象成黑白的影像,更容易判斷。
二、根據表面色階判定A貨
對于具有強光源的環境來說(比如朝陽的房間),如果翡翠的透明度相對比較高,種質細膩,往往能夠在表面產生冷色調光斑,即便是翡翠體色是暖色調,這種色階的反差,是A貨翡翠所獨有的。有繪畫功底的人比較容易理解這一點,當一個光亮的顏色不豐富的物件擺在繪畫者面前時,其顏色還是有冷暖調子之分的。
關鍵點:冷暖色調。色階是指顏色的冷暖第次、濃淡等。
A貨翡翠,往往表面能觀察到強烈的、不在同一區域共存的冷暖反光色調區,特別是代表強反光的冷色調,往往是B貨翡翠所不具備的。
三、根據內部包體判定A貨
翡翠的包體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褐色侵染物;黑色氧化物;藍綠色侵染物;白色棉狀物。
皮子是最常見的侵染物,保留皮子的一般為A貨,但要注意假皮。真皮:皮肉明確、色差強烈,可以具有不同顏色形態的皮子,但皮與肉之間界限分明。天然的皮子是由外向內包圍的,染色或作假皮子是由點到面向外擴散的。A貨皮肉過渡突然,很尖銳的就過渡過去,顏色變化明顯,從圖4上的表現就是褐紅色突然變化成白色、灰白突然變化到藍綠色。
對于其它的褐色侵染物,現在技術可以像手術刀一樣在形態上使B+C的褐色準確擬天然形態,所以鑒定意義不是很大,但可以尋求一些其他證據:雕琢精細──重要參考性證據;俏色──重要參考性證據。
黑色氧化物以鉻鐵礦、磁鐵礦、鋅鐵晶石為主,黑色不透明、金屬光澤,點狀(蒼蠅屎)、斑狀分布,往往與艷麗的正綠色或者灰色共生,反映了金屬離子在翡翠致色種的作用。
弱反光為金屬光澤的黑色包體,則一定是A貨,若蒼蠅屎,則需要警惕,因為B+C也可以模擬出蒼蠅屎來。
藍綠色侵染物,與染色非常相似,表面特征與B貨相似。往往伴有褐色侵染物。常常為粗冰粒子。粗大裂隙中的臟與染色翡翠區分。顆粒的定向性、延伸性,局部放射形態為B貨所不具備。
具有良好水頭A貨的白色綿(棉)狀物呈團球狀,往往互相不粘連。綿綿花絮偶有相交卻無絲毫粘連。而B貨的絮狀物往往是因為膠充填在礦物顆粒(絮)而造成的棉狀包體假象,所以B貨的絮往往有粘連,關鍵是形狀不規則。
四、根據內部輝光判定A貨
上面已經介紹了利用表面反光和表面色階鑒定翡翠A、B貨的意義,反光與色階是外部現象。輝光──銷售行業內稱為瑩光(注意:不是
熒光)或起瑩──是內部現象。
A貨的輝光看暖、表面反光和色階看冷;B貨的輝光看冷、表面反光和色階看暖──因有機質的老化而呈暖黃色。即使在藍調背景下觀察,仍然能看到水頭好的翡翠里面明顯的黃色輝光。
由于翡翠種性的多樣化,水頭差的樣品中,也會有少許質地均勻細膩的少數部位,所以,輝光觀察具有廣泛的意義。輝光反映的是翡翠結構中微小晶面、裂隙對光的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的綜合作用,類似于月光效應。
B貨因膠對結構的均勻化作用而缺少這一現象,B貨對光的作用更多的是透射與吸收。我們觀察到B貨里面的藍白色更多地反映了膠的本色與瑩光(寶石學意義上因能量激發而產生的發光現象)。
五、根據微裂隙判定A貨
翡翠A貨因結晶作用、地質應力作用產生晶體間裂隙(表現為冰渣)、應力紋裂(表現為貫穿大裂)現象相當普遍,特別是水頭欠佳的翡翠。上面已經提到,B貨膠對結構有均勻化作用,后面是內部裂隙被彌補。只是在表面產生蚯蚓蹤跡──現在技術的發展,B貨表面的蚯蚓行蹤越來越不明顯,即便是在顯微鏡下,所以傳統的B貨酸蝕紋證據已經面臨挑戰。
除了白色冰渣外,顏色反光有明顯分界線,分界線以下偏藍,是因為背景色帶藍調子,這種受背景影響的顏色幾乎沒有鑒定意義。看上部的顏色,也就是翡翠的原色,冷眼一看,顏色鮮艷,但仔細端詳,卻明顯帶有黃色,如透光觀察,這種現象更明顯──輝光起一定的作用。
泛白色的裂隙是A貨的重要標志。B貨看不到內部裂隙只可能有表面的蚯蚓行蹤。需注意老化的B貨,如做好B貨經歷了幾年時間。特別被柜臺燈光烤照過,膠明顯被氧化,這個時候的裂隙也會顯現。
絲絲拉拉猶如棉花糖現象,是密集裂隙,A貨的證據,B貨一般不會有這種現象。
關于色根、色浮判定A、B貨,是因為裂隙對色光的阻隔作用。比如很碎的冰粒──如壓實的雪球,我們滴上一滴墨水,往往發現顏色很受局限,墨到哪里色到哪里,是為地子吃色──A貨。透明的冰塊表面或者一角滴上墨水,會感到沒有墨水的部位也有了顏色,這叫色照地子──A貨或B貨。
顏色上存在發散現象──這個是B貨常見的,但是顏色發散不見得就是B貨,因為色根的擴散與否與翡翠結構、顆粒還有關系。比如湖水綠、藍翡翠。也就是說B貨往往有顏色發散,但顏色發散不見得不是A貨。A貨色根有有形和無形兩種。色根無形時,翡翠顏色的消失必然伴隨質地的巨變或者大的裂隙,B貨浮色的消失往往是縹緲的,種性沒有變化。
六、根據尺寸、雕工判定A貨
翡翠玩家根據尺寸不同劃分飾品名稱類型:戒面、掛件、把件、擺件,劃分沒有嚴格的界限,有時擺件比掛件還小。有時戒面比掛件大。此外還有手圈:指環和手鐲。
一般認為:把件為立體雕,近于蛋形;而擺件比把件大。這種情況下把件無B貨,擺件只有A貨。上面提到了翡翠B貨的制作過程,所以當看到平面延展的、說擺件不是擺件、說把件不是把件的尺寸的東西時,應該想到片料──B貨的必要條件。而手鐲、指環,都是片料的產品,特別是手鐲,時刻要想著是片料加工成的。如果說片料僅僅是警示性證據的話,有些雕琢類型就可以上升為診斷性證據,比如大型擺件、比如三維徑向超過3厘米的把件及其他雕件。
此外對于行業里面稱為高B的翡翠,往往是以圓、橢圓素面或者懷古(平安扣)形式出現,拋光精良,幾乎沒有酸蝕紋證據。但是,結構地破壞和膠的存在導致硬度的降低,以及膠與礦物顆粒硬度的巨大差異,使得即便是高B的東西,其堅固度也是天生殘疾,所以不可能以某些琢形出現。比如一些精雕細琢可以上升為A貨的證據。再比如
對戒面特別是素面戒面,雖然肉眼區分A、B貨幾乎是不可能的,但素面的尖角是A貨的鑒定證據,素面的脊棱是A貨的證據!
作為經營者、普通消費者,掌握這些技巧已經足夠,雖然翡翠面臨著仿品、面臨著覆膜、再造、單純的染色等問題,但是,最大的問題還是A與B的問題,甚至B+C的問題,也可以歸屬于A和B的區分范疇。
而對于只對A貨感興趣的經營者、消費者來說,在某種程度上,區分了A、B貨就意味著讀懂了真假翡翠。當然,現實情況比上述的介紹要復雜的多,所以綜合考慮非常必要。但必須要承認的是:肉眼鑒定的可信度往往僅僅表現在統計意義上,而不能稱為徹底的鑒定方法;肉眼鑒定不適合實驗室鑒定,僅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特別要指出的是本文僅限對于A、B貨討論。
所以必要的情況下,求助專業的實驗室:借助專業的儀器、依據科學的鑒定方法、由專業的檢測人員在適當的環境下與成熟的理論成熟的樣品相比較,這才是嚴謹、科學、準確的鑒定途徑。
根據表面反光判定A貨
對于具有大弧面的翡翠來說,將樣品放在具有較強光澤的桌面上,受桌面反光、光源來光的影響,A貨翡翠表面往往形成明顯的光區分帶,這一方面顯示了A貨表面光滑潤潔,也顯示了A貨翡翠表面較強的玻璃光澤。B貨往往缺少這種光區分帶。
關鍵點:反光區!反光區是帶有強烈反光的局部區域,不見得是有色和無色的差異,顏色的差異可以表現在顏色的種類的差異,但反光區更強調顏色明暗調子的差異以及因反光造成的顏色飽和程度。所以,如果把翡翠想象成黑白的影像,更容易判斷。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網,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