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大家都不陌生了,但是很多人在買翡翠的時候,常常會被一些翡翠的專業知識所困惑,聽不懂商家在說什么。所以了解翡翠知識,掌握一些專業術語對我們購買珠寶時是非常有幫助的。
翡翠大家都不陌生了,但是很多人在
買翡翠的時候,常常會被一些翡翠的專業知識所困惑,聽不懂商家在說什么。所以了解翡翠知識,掌握一些專業術語對我們購買珠寶時是非常有幫助的。
一、翡翠的價格區間
我們常聽到的這個價位在小五,這個值中六這樣的術語,類似小三、中四、大五這些術語代表什么意思呢?
首先,小三、中四、大五代表的是一個價格區間,并不是某個具體的數值。小、中、大分別代表價格數字開頭的1-3,4-6,7-9,后面的三、四、五代表價格的位數。這樣連起來我們很快就能知道小三就是100-399,中四是4000-6999,大五是70000-99999了。如果你認為某個商品只值800元左右,則可以說這個價位在大三。
二、翡翠的等級:A貨、B貨、C貨
翡翠的A貨,為純天然翡翠。只經過傳統溫和的表面酸或表面墩蠟處理,其翡翠的結構到腐蝕和破壞。
翡翠的B貨,國家頒布的珠寶玉石標準,優化翡翠為加工過程中,經過了酸浸漂白,墩蠟處理的翡翠。根據酸浸漂白的強弱,還可分為強腐蝕與弱蝕腐兩種,強腐蝕優化翡翠相當于市場所稱無膠B貨。其內部己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壞。
充膠處理翡翠在加工過程中,經過了強酸腐蝕漂白、去劣存優處理,其翡翠內部結構受到嚴重破壞,然后注入增透固結的膠質聚合物填補稱充膠貨。不管優化翡翠還是充膠處理翡翠,實際上應定為破壞性處理翡翠即B貨。而弱腐蝕翡翠,因對其內破壞性不大,應稱優化翡翠。
另外,很早就有用水玻璃(硅質物)充填翡翠,效果很好,目前尚無人知曉。還有用納米級的鋁質物、硅質物充填翡翠的,均稱為高級B貨。
充膠加色處理翡翠及無膠力日色處理翡翠,通過酸浸漂白注膠或不注膠,并加入染色劑的翡翠飾品稱B+C貨。
翡翠C貨:指人工添加外來染料或藥品處理后的翡翠及其成品。其方法是借高溫高壓將染色劑滲入原來無色的翡翠中,使它的全部或局部染成翠綠色或紫色等,但其色澤會隨時間轉淡及變暗。
目前翡翠處理的新動向,強酸處理后,不充膠,而是充蠟。充蠟為優化,充膠為處理(B貨),故鉆了國家法律的空子。對
翡翠品質及等級之鑒別、古有明訓六字訣:色、透、勻、形、敲、照,為玉器行業常掛在嘴邊的座右銘,其中敲在鑒別B貨更能派上用場。大件貨如玉手鐲用
硬幣輕輕敲擊,若是天然未經處理的高檔貨則發出清脆悅耳聲音,而B貨則發出陰沈、沉悶的亞音。其理論基礎是翡翠結構內的膠料或斷裂阻斷聲波,而未處理者聲波振動無阻。
三、翡翠的評定術語
評價翡翠有地、好水、翠得好等術語。地指翡翠中其他顏色,玉少翠多為上品;好水指翡翠質地細嫩潤滑,通透清澈,晶瑩凝重,碧亮喜人,也稱之為俏,反之稱水差;翠得好當合濃、陽、正、和四字,濃是指濃而不淡,如雨后冬青,陽是指鮮艷明亮,正指無雜色、邪色相混,和是指翠得均勻無深淺之分,反之則稱淡、陰、邪、花。
1、種
現在大家口頭不斷提到的種,就是過去磨玉老師傅為了將所見到的翡翠做個簡單區分,對沒見到這件翡翠的人能有個描述,而隨意用生活中的東西做個比擬,非常自然主義。比如像玻璃叫玻璃種;差一點的,就叫冰種;結晶顆粒大的,就叫豆種;有一絲絲綠的分布,就叫金絲種然后師傅教徒弟,代代相傳。
2、地(底)
底是指翡翠的質地,主要由翡翠的結構、透明度和所含雜質的情況決定。常見翡翠地(底)的品種有:
(1)玻璃地:完全透明,玻璃光澤,無雜質或其他包裹體,結構細膩、韌性強,象玻璃一樣均勻而無綿柳或石花,可以無色,不受顏色限制,但地子和顏色之間常相互影響。好的玻璃地可透明如
水晶,但平常所見多為半透明,完全透明者罕見,故而是佳品。
(2)水地:透明如水,玻璃光澤,與玻璃地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只強調透明度,有時可有少量裂紋或其他不純物,是質量稍差的玻璃地品種。
(3)蛋清地:質地如同雞蛋青,玻璃光澤,是一種稍微渾濁的玻璃地品種,即透明度稍差一些,但比較純正。
(4)鼻涕地:質地如同清鼻涕,玻璃光澤,類似蛋清地,但透明度比其差一些,質量不如蛋清地干凈。
(5)青水地:質地透明,但泛青綠色,是帶青綠色的水地品種,因受色影響,不如水地品種。
(6)灰水地:質地半透明,但泛灰色。因有灰色,質量比青水地又差。
(7)白沙地:半透明,有沙性,白色,不細膩的細白地。
(8)灰沙地:半透明,有沙性,灰色,不細膩的灰色白沙地。
(9)豆青地:半透明,豆青色地子,實際上是豆青色的半透明品種。
(10)紫花地:半透明,有不均勻的紫花,紫花均勻時,即為顏色品種中的紫羅蘭。
(11)青花地:半透明至不透明,有青色石花,石花呈青色,反映質地不均勻。
(12)白花地:半透明至不透明,質并有石花、石瑙,質量較差。
(13)瓷地:半透明至不透明,白色,質地如瓷器,使人感到凝滯,死板。
(14)干白地:不透明,白色,水頭差,光澤弱,不受歡迎。
(15)糙白地:不透明,粗糙,白色,水頭差,質量比干白還差。
(16)糙灰地:不透明,粗糙,灰色,質量比糙白地還要差。
(17)狗屎地:褐色,黑褐色,質量最差。
蟒蟒是指在翡翠原料的表皮上見到的呈定向分布的帶狀或環狀凸起,其形成可能與方向性的動力變質與熱液蝕變作用的共同作用相關。有蟒說明種老,也可能有綠,綠一般平行于蟒帶分布。
黑花翡翠中的黑色點狀絲狀帶狀。形成黑花的主要是黑色礦物如
角閃石。
松花松花是指翡翠表皮隱約可見的一些像干了的苔蘚一樣的團塊、斑塊、條帶狀物。它是原生翡翠原料的綠經風化后漸漸失色留下的痕跡。根據松花顏色的深淺、形狀、走向、多寡、疏密程度,可推斷其內綠色的深淺、走向、大小和形狀等。
3、水頭
水頭是指翡翠的透明程度。它是光線在通過翡翠內部經過晶體的反射折射表現出來的一種感覺翡翠表面水潤的狀態。水頭長短則與翡翠晶體顆粒大小、致密度和透明度都有關系。還有一種幾分水的說法,是指用聚光電筒(點光源)來觀察翡翠的透明度,并且用光線照入的深淺來衡量水頭的長短,如3mm的深度為一分水,6mm的深度為二分水,9mm的深度為三分水。這種水潤的感覺需要大家自己多看多體會。作為新人,只要能看出水頭,并能感悟到哪件
翡翠水頭更足就已經了不得了。
水泡翡翠中的白色粒狀或塊狀的,稱石花或水泡,主要是白色的翡翠或納長石包體。一般透明度高的翡翠才看到的。
4、顏色
先說綠色:
玻璃艷綠:俗稱高綠皇冠綠綠色濃艷,底子像玻璃般純凈,在陽光或白光下觀察,色調均勻,透明度好,最上品!一般只能從珠寶雜志、拍賣會的圖冊和網站上不知盜用誰家的圖片上看到;
玻璃綠:綠色不夠濃艷,色調偏淺,陽光或白光下觀察,透明度好;
艷綠:綠色濃艷,但不夠純凈,在白光下觀察(2-5mm戒面),色調均勻,透明度稍差,較上品;
寶石綠:綠色好似
祖母綠寶石,也有稱祖母綠,透明度不如祖母綠寶石;
陽俏綠:翠綠色,無黃色調,翠色不濃;
黃楊綠:黃綠色,色如初春黃楊樹嫩葉;
淺楊綠:淺黃綠色,色比黃楊樹嫩葉淺;
鸚哥綠:色如鸚鵡綠色羽毛,綠色艷麗,但常有黃綠色調或藍色調;
蔥芯綠:色如嬌嫩的蔥葉,綠色嬌艷,但常有黃綠色調。
以下綠色的翡翠是將就能看的:
豆青綠:色如豆青,此品種較多,有十綠九豆之說;
菠菜綠:色暗如菠菜葉子,綠色暗,與艷綠的差別大;
瓜皮綠:色如綠色瓜皮,綠色微青,色欠純正,也稱瓜綠;
瓜皮青:色如青色瓜皮,青中有綠,色欠純正;
絲瓜綠:色如絲瓜皮綠色,綠色中有絲縷;
蛤蟆綠:綠色帶藍色或灰色調,可見瘤狀色斑,也稱蛙綠,顏色不均勻;
勻水綠:淺綠色,色淺而鮮,較均勻;
江水綠:綠色悶暗,色不如勻水綠,且有混濁感;
墨綠:墨綠色,黑中透綠,有時呈暗黑色。
以下是更差的顏色,要盡量避免購買,因為其儲量豐富,顏色丑陋,價值極低:
灰綠:灰色中有綠色,灰色調為主,雖有綠色,但色不正;
灰藍:灰色中有不純的藍色,灰色調為主,不純正的灰藍色;
油綠:色綠暗不純正,如油浸般不鮮明;
油青:色綠暗不純正,較油綠更加暗淡,色非常邪;
紅翡:紅褐色,包括紅色、淡紅色、紅褐色、褐色系列的色調在內,有時呈鐵銹色,純紅色十分罕見;
紫羅蘭色;俗稱春色包括紫色、淺紫色、藍紫色,水頭好、質地細膩的品種也是非常難得的:
福祿壽:紅、綠、紫三色同體。
翡--翡翠中多種深淺紅、黃、棕褐色的簡稱,有時也稱為紅翡、黃翡等。
翠--翡翠中多種深淺綠色的簡稱,有墨翠、綠、翠綠等。
紫--翡翠中紫色部分的簡稱,有時也稱為紫翠、紫羅蘭或春色。
辣專指翡翠上某部位的綠色濃重,同時與周圍綠色反差極大。色艷、突出、暴發、奪目,不同于常見的溫和綠色的綠色。
尖--翡翠綠色特點的形容詞,指顏色極為鮮明而艷美。
艷--翡翠綠色濃淡的形容詞,含有色濃水足的意思。
瓷--翡翠綠色特點的形容詞,含有如瓷瓶一樣細膩光滑的意思。
油--翡翠的一種特點,具有青菜油綠色的感覺,有油青、油黃、油綠之區別。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網,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