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遠勝新玉:是因為古人琢玉更虔誠
古玉是我國古老的文化遺物之一,收藏界對它的關注也由來已久。由于古玉造假泛濫,特別是“金縷玉衣”和“漢代玉凳”的天價神話鬧出了天大的笑話,現在很多人談起古玉,第一句話都是“水太深”,以致經常出現古玉賣不過新玉的尷尬。
新玉和老玉到底有哪些區別呢?新疆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劉人凱認為,新玉是當下制作的玉,包括玉的工藝、文化,而古玉指的是歷史留下來的玉,歷史留下來的玉有兩種,一個是被人收藏的老的玉料,另外就是老的玉制作品。
“古人留下的玉料,本質上和新玉沒有區別。而老的玉制作品作為一個載體,承載了一定的歷史文化,所以古玉和新玉的差別主要是文化的差別。”劉人凱說。
每個時代、朝代都有它特定的生產力水平、生產關系和文化發展背景,因此會出現不同性質及用途的玉器,它們在材質、造型、紋飾、工藝等方面也會有所區別。不同時期的古玉都會烙上時代印記和文化特征,但不是每件古玉的朝代特征都一定很鮮明。
劉人凱介紹,現在的收藏愛好者在接觸古玉的時候,考慮的是做工、沁色等等,這只是老玉的一個物理特征。用玉的物理特征來衡量一個玉的老舊是一個誤區,這其實只是鑒定古玉的一種方法,還應考慮古玉的時代印記和文化特征,這才最為重要。
判斷一塊玉的新舊,一是看這塊玉當中承載的文化歷史是否久遠,另外就是通過玉器的物理特征來判斷。歷史文化流傳下來,需要一個載體,文字是其中的一個載體,同時還有物質的載體。而古玉承載了歷史文化,就顯得彌足珍貴。
“我們所說的文化是一種習俗。被公認,并且延續傳承下來,就是文化。”劉人凱說,現在人在收藏古玉的時候,存在一個誤區,看重古玉的市場流通價值和交換價值,輕看古玉作為一種載體所承載的文化的價值。
收藏講究物以稀為貴,古玉越來越少,而古玉收藏者越來越多,那么古玉的價格肯定會高,但是目前市場有很多古玉真假難辨,缺乏權威科學的鑒定,影響古玉價格。
“古玉的雕工要比現代玉的雕工精美,古人在玉的雕刻上比現代人要虔誠,在一件器物上花費的心血遠比現代人要多,古玉賣不過新玉,我認為這種現象只是暫時的。”劉人凱說。
古玉之所以有靈性!是因為古人雕琢時傾注了一顆虔誠之心,賦予了古玉之靈魂!這是現代新玉無法比擬的。
下面來欣賞一組帶有靈性而精美無比的古玉
(文章源自正點鑒藏 版權屬原作者)
- 上一篇: 如何鑒別菩提根 “陰皮”菩提根又是什么
- 下一篇: 價廉物美的鑲嵌幣
2002 年龍門石窟紀念銀幣是為了紀念龍門石窟這一世界文化遺產而發行的,由中國人民銀行于 2002 年 4 月 10 日發行。龍門石窟以其氣勢博大、蘊涵深邃、雕刻精湛而聞名于世,與
一、了解8002紙幣的基本信息8002紙幣,即1980年版2角紙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中的一種。該紙幣設計精美,圖案富有民族特色,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隨著歲
車工2元紙幣,作為第三套人民幣中的經典品種,一直以來都備受收藏家和投資者的青睞。其獨特的圖案設計、深厚的歷史背景以及有限的存世量,共同造就了它在收藏市場上的獨特地位。車工2元紙幣根
生肖系列貴金屬紀念幣自 1981 年開始發行,生肖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些紀念幣得以廣泛傳播。1997 年 5 盎司生肖牛銀幣的最大特色是背面采用了我國著名
1995 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以《三國演義》為主題的金銀幣,其中 “桃園三結義” 5 盎司銀幣尤為引人注目。該銀幣成色高達 99.9%,面值為 50 元。其鑄造發行量極為有限,僅
現今,玉手鐲是一種精致而昂貴的飾品,它起源于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時期。截止至今,這樣的故事一直仍在流傳,而且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盛世藏黃金玉,如今,玉器市場非?;鸨渲泻吞镉衲壳耙呀洺蔀榱俗钊藗兊耐顿Y藏品之一了?,F在的市場魚龍混雜,贗品層出不窮。請學習筆者推薦的防忽悠大法。
“俄玉”主要包括有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和糖玉。玉石表面呈油脂狀玻璃光澤,通體微度透明,硬度在5.2至5.4之間。從光澤度上看,俄羅斯玉雖
和田玉又稱昆侖玉,產于新疆和田,是有名的軟玉石品種,有1000多年歷史。如今,和田玉在國家標準中不具備產地意義。
近年來,玉石市場整體回暖和升溫,為玉石提供了增值的條件,碧玉,一向很受關注的玉石品種,這次市場的變化無疑為價格上漲提供了很好的前提。
如今市場上俄羅斯玉較為受歡迎,它在外形和和田玉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常常被人們辨識顛倒,市面上業有不少商販將俄羅斯玉替代和田玉,然后高價出售,最終賺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在它們的眼中,古玩收藏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能夠進行古玩收藏是一種十分幸福的事情。其中在眾多的古玩中,從事玉器收藏的占有大多數。玉器以其獨特的魅力影響著一代一代的人們。
中國是一個各種文明都淵源流傳的文明古國,尤其是玉石文化更是遠遠流長,聞名中外。玉器可以說是中國的一種驕傲。所以說吧只要一談到玉器收藏,中國應該是最有話語權的一個國家。
玉石,在收藏市場備受追捧,珠圓玉潤,冰清玉潔,……,越來越多的美稱讓古今無數人為之傾倒。然而,墻外之人羨慕墻內者,不曾藏玉者羨慕藏玉者,可誰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