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三大階段和四大方面
瓷器歷來都是收藏界中的重要部分,在收藏過程中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收藏啟蒙入門階段。所謂“不收新、可收舊”,除了當代特指文革(1966——1976)后的新瓷工藝品不收藏之外,所有舊的、包括老的、古的一律可收。而且,在這一時期主要練辨新瓷的眼力,凡嶄新出窯的瓷器一律不收。
第二階段是收藏求知進門階段,所謂的“不收舊,可收老”。這里的“舊”,文物商店經營行業里特指新中國建國初期至“文革”(1949——1966年)的藏品,行話俗稱“舊貨”,因為1949年前的藏品就直接稱民國貨了。也就是說,處在第二階段,除了新貨、舊貨不收外,可收“老(器)”,即民國、清朝、明朝的器物,而更“老"的“古器”,指的是元朝以前的器物。這一時期主要練辨“新器”、“舊器”的眼力,凡“新器”、“舊器”盡量不收。
第三階段是收藏鑒賞研究階段。所謂的“不收老、可收古”。接下來就要向元以前的高古瓷器進軍,即向晉唐宋元的瓷器收藏進軍。“可收古”,即主要收元以前的“古瓷器”,文博專業術語叫做“高古瓷器”,古玩業行話叫做“老窯瓷器”。唯有真正懂得收藏鑒賞研究晉唐宋元瓷器的收藏家,才有可能成為學問淵博、歷史修養高深的古陶瓷收藏鑒賞研究大家。
#p#副標題#e#
無論你屬于以上哪個階段,在瓷器收藏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一下四個方面。首先是.要入對門,路子要正。這一點對于初學者來講特別重要,一旦路子走錯,可能終身都難糾正。我見過花費巨資錯買了許多贗品,而至今執迷不悟者。初學者要從瓷片標本入手,不要開始就買完整器,一定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要“高起點”。
其次是多看少動。多看權威書籍、圖冊,多學習理論知識,夯實基礎。多看實物,經常到博物館去領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紋飾等特點,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識鑒賞能力,但這只能是宏觀的感悟。博物館只能隔著玻璃看,不能上手,如同隔靴搔癢,很難掌握微觀特征,故有它的局限性。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多上手瓷片標本。
再次是提高悟性。搞收藏“悟性”很重要,“悟性”從何而來呢?靠研究、靠比較、靠分析、靠揣摩。對瓷片標本要反復研究、仔細琢磨,悟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這樣你的悟性就能提高。
最后是廣交藏友,多參加收藏組織。積極參加收藏組織,參加收藏會所的學習,這是一條少走彎路的捷徑。
- 上一篇: 百萬紅寶石收藏拍賣 鑒定三步走
- 下一篇: 美籍華人收藏家將358件二戰美軍實物捐贈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