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國際造幣工藝技術的新發展

戊子鼠年金幣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和鑄造貨幣的國家之一。早在殷商時期,就出現了用青銅鑄造的貝幣,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先后出現了布幣、刀幣和環錢。后經數百年的不斷演化,逐漸形成外圓內方的“方孔圓錢”,成了中國歷代錢幣的基本形制?;仡櫸覈鴶登甑腻X幣鑄造史,從先秦時期到現代,大致可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錢幣鑄造工藝。從先秦時期到清代晚期這漫長的2000多年間,我國的錢幣基本上采用的是鑄造工藝。自清光緒十五年(1889)兩廣總督張之洞向英國伯明翰希登公司購進造幣機器,首次試鑄“光緒元寶”(七三反版) 銀元,這是我國采用專用造幣機器之始,開了我國近代機制幣的先河。傳統的錢幣鑄造是先將金屬熔化成熔融液態,然后注入預先制好的“錢范”里,待其冷卻凝固后取出,稍作修整即成。而近代機制幣的鑄造是先將金屬制成造幣所用的板(帶)材,然后通過沖光工藝制成坯餅,再在造幣壓印機上應用設計制作好的專用模具壓印成金屬硬幣。
縱觀古今中外金屬鑄幣,我們可以發現絕大多數錢幣的形制均為圓形,并且歷史悠久,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近代機制幣也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其形狀基本上仍保持圓形,但在邊形上出現了連續絲齒(又分連續粗絲齒和連續細絲齒)。
當今世界造幣工藝技術,在繼承歷史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工業技術的進步.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近幾十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除了造幣材料不斷更新外,一些造幣新工藝、新技術被廣泛采用,大大地提高了金屬硬幣的技術含量,增強了金屬硬幣的防偽性能也大大提高了金屬硬幣的鑒賞性和收藏性。
下面就當代國際造幣新工藝、新技術作一些簡要介紹。
1.多邊形和異形
為適應機器高速壓印的要求,傳統的機制幣形制主要為圓形,大多數邊部都有連續絲齒,少數為平邊無絲齒。為了豐富金屬硬幣的形態.提高硬幣的制造難度,增加硬幣的防偽技術含量,人們突破圓面的局限,研制開發多邊型和異形幣種。
從已經發現的實物樣品看,多邊形多種多樣,從三邊形到十幾邊形都有。而應用于流通硬幣的主要為七邊形、十邊形等,如英國的20便士硬幣、塞浦路斯的50分幣就是七邊形;伊拉克的I第納爾幣、菲律賓的2比索幣即為十邊形。用于流通的異形幣主要邊形為波浪形(亦稱梅花形)。而金、銀、銅紀念幣(章)的異形有三邊形、長方形、環形。扇形。橢圓形、盤形及鑲拼式等等。香港的2港元幣、斯里蘭卡的10分幣、伊拉克的5費爾幣和10費爾幣的邊部均為波浪形。我國近幾年研制開發的“長江三峽”、“清明上河圖”等金銀幣為長方形一龍年生肖幣為扇形,而各類金、銀、銅質紀念章的形狀就更加豐富多彩了。環形、盤形、橢圓形、鑲拼式等都已得到廣泛的應用。
2.圓形中間打孔
嚴格地說,圓形打孔幣也屬于異形幣。目前,世界上采用圓形中間打孔的方法制造流通硬幣的國家不多,主要有日本的5日圓幣和50日圓幣、黎巴嫩的1皮阿斯特幣、丹麥的25歐爾幣和5克郎幣。我國古代的鑄錢中間都有一個方形孔,象征著“天圓地方”,民間稱這種鑄錢為"孔方兄”。但自出現機制幣后,就不再采用這種中間打孔的錢幣形制了。前些年,為仿制古代的方孔錢,我國造幣廠采用壓印后再沖孔的工藝技術,制造出“大唐鎮庫”, “寶源通寶”等圓形方孔金銀紀念幣,以滿足錢幣愛好者的收藏需要。
3.間斷絲齒
間斷絲齒,是指金屬錢幣的邊部在一定等分角度上出現一組絲齒,并由平邊加以間隔,采用間斷絲齒形制制造流通硬幣是對連續絲齒形制的發展,提高了流通硬幣的技術含量。我國94年代初推出的5角流通硬幣,就是采用間斷絲齒形制。間斷絲齒有兩種,一種為凸緣絲齒,即每組絲齒的高度大于間隔平邊;另一種為凹緣絲齒,即每組絲齒高度與間隔平邊相平齊。目前世界上采用間斷絲齒形制制造流通硬幣的國家并不很多。
4.連續斜絲齒
通常金屬硬幣邊緣的連續絲齒均是與硬幣軸向相互平行的,而連續斜絲齒卻與硬幣的軸向有一個交錯的角度,由于有了這個角度,就給壓印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換句話說,也就是增大了硬幣的制造難度,提高了硬幣的技術含量和防偽程度,這非常適合制造高面額的流通硬幣。目前世界上采用這種工藝技術制造流通硬幣的國家還幾乎沒有。據說日本今年將推出新版500日圓流通硬幣,除了采用隱形雕刻、微粒細點等高防偽技術外,還將采用這種邊部連續斜絲齒的工藝技術。
5.雙金屬鑲嵌、三金屬鑲嵌、局部鑲嵌
最早采用雙金屬鑲嵌工藝技術制造流通硬幣的是意大利造幣廠。早在1982年.意大利造幣廠就推出了用不銹鋼作外環、鋁青銅為內芯鑲嵌的500里拉流通硬幣,這是一種新的風格的流通硬幣,發行在當時就取得了成功,在世界造幣行業引起了很大反響。接著世界許多國家的造幣廠紛紛研究雙金屬鑲嵌工藝技術,并先在金銀紀念幣(章)上進行試驗。如今,作為一種高技術含量的雙金屬鑲嵌工藝在許多國家的高面值流通硬幣上得到了應用。我國也于90年代中期推出了金銀鑲嵌紀念幣(章),并于1997年推出了以白銅和黃銅鑲嵌的10元面額的“香港回歸祖國”流通紀念幣,接著又發行了10元面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和“澳門回歸祖國”雙金屬鑲嵌流通紀念幣。
在雙金屬鑲嵌的基礎上,有些國家還研制了三種不同色澤金屬組合鑲嵌工藝,但由于受到造幣壓印設備的限制和鑲嵌工藝技術尚不成熟,這種三金屬鑲嵌幣未能得到很好的應用。
局部鑲嵌工藝主要應用在金銀紀念幣(章)上。根據錢幣的設計需要,在銀質紀念幣上某一部位鑲嵌上部分金箔,以提高紀念幣(章)的品位,給人以新的視覺美感。此外,國外有些造幣廠還發明了用金屬粉末噴涂的工藝方法,在銀質紀念幣(章)的局部部位噴涂上金粉,同樣給人一種雙金屬局部鑲嵌的感覺。我國造幣廠也試驗過用局部屏蔽電鍍的工藝方法來制造銀一金局部鑲嵌的銀質紀念幣(章),但是,流通硬幣的制造基本上不采用這種工藝技術。
6.邊部滾字、邊部凹槽滾字
邊部滾字,就是在金屬硬幣邊部的圓柱體立面滾上各種文字或圖紋,亦稱“邊銘”或“邊飾”,可以是陽文(凸出).也可以是陰文(凹入)。金屬硬幣邊部滾上字符,既增強了硬幣的鑒賞效果,又提高了硬幣的技術含量。由于這項工藝技術較為復雜,就給制造假幣者增加了技術難度。硬幣邊部滾字,有的是直接滾出字符,如我國發行的“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周恩來誕辰100周年”等流通紀念幣;有的在滾字的基礎上還增加了連續絲齒,如英國現在流通的!英鎊硬幣。各種材質的紀念章可以廣泛采用邊部滾字技術以提高品位,我國已作過多次嘗試,取得很好的效果。當前來看,世界上掌握和采用邊部滾字工藝技術制造流通硬幣的國家還不是很多。
為了進一步提高高面值流通硬幣的安全性,增強防偽性能,進入90年代后,世界上出現了凹槽滾字工藝技術,這種凹槽滾字,又稱為“安全邊形”。在金屬硬幣外邊的中心部位被切割出一條凹槽,從外側可清楚地看到金屬硬幣被“分隔”為三層,上下兩層構成硬幣的外邊,或為平邊,或為絲齒:中間部位的凹槽內,或滾上圖紋邊飾,或滾上邊銘文字。
7.隱形雕刻、激光全息
進入90年代,將隱形雕刻工藝技術應用于制造金屬硬幣的國家首推新加坡和西班牙。所謂隱形雕刻,就是運用計算機編程將兩個不同的圖案處理后,分別表現在同一部位兩個側面的雙重圖像雕刻工藝,造成從某一個角度能看到A圖案,而換一個角度可以看到B圖案,同一凸紋圖案中產生出兩種不同圖像的視覺效果。隱形雕刻技術具有一定的加工難度,并且需要具備較精密的加工設備,運用在制造金屬硬幣上可以提高其防偽水平。新加坡在1995年發行的“豬年”生肖1盎司金幣上采用了隱形雕刻圖案,從不同角度看,可以分別看到“1995”字樣和一只生肖豬圖像。我國也于1997年首次運用這種工藝技術鑄造了第一組“澳門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目前,世界上已有國家將此種隱形雕刻技術正式應用到流通硬幣上,如英國皇家造幣廠鑄造的2英鎊和日本今年將推出的新版500日圓。
與隱形雕刻技術相輔相成的是激光全息技術在造幣上的運用。這方面國外造幣廠也有成功的例子,如英國皇家造幣廠鑄造的用于裝幀幣的2英鎊,據說就應用了這種工藝技術。
8.浮雕著色
浮雕著色的彩色金銀紀念幣(章)的出現是在90年代中期,由于其打破了傳統金屬鑄幣的單一色澤,使金銀紀念幣(章)顯得色彩斑斕,鮮艷奪目,故一推出就受到了集幣愛好者的歡迎。我國的“虎年”生肖紀念幣上首次采用了彩色幣制作工藝技術,接著又在以后的生肖紀念幣、“吉慶有余”、 “替花仕女圖”等題材的金銀紀念幣(章)上應用了這一工藝技術。
9.反噴砂
現代紀念幣(章)為了突出其圖案浮雕強烈的藝術效果,往往在圖案浮雕部位進行噴砂工藝處理(幣的底面為拋光鏡面),這種工藝處理方法已經運用了數十年。而所謂反噴砂,就是將圖案浮雕部位改用光亮面,而將幣的底面進行噴砂工藝處理。這樣一反過來處理后,就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另一種藝術效果。我國最早是在1992年版中國熊貓金幣的“天壇”面上應用了反噴砂工藝。之后又在1996年版的“中國熊貓”金銀紀念幣的“熊貓”上應用反噴砂工藝來反映熊貓的黑白毛色,取代了原先的用凹凸雕刻法反映熊貓黑白毛色的手法.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藝術效果。1997年在第三組“香港回歸祖國”的紀念銀幣上,應用反噴砂工藝成功地表現了焰火的閃動感和海水的波動感。反噴砂工藝的成功應用,使得金銀紀念幣(章)的畫面層次更加豐富了,增強了紀念幣(章) 圖紋的藝術魅力。
以上介紹了當今世界造幣行業一些新工藝、新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許多新的工藝技術還將繼續不斷地被引入到造幣生產中來。
- 上一篇: 陶瓷收藏正當時,去偽求真要謹慎
- 下一篇: 北洋時期銀元圖片鑒賞——徐世昌紀念幣
熊貓金幣作為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的標桿,自1982年起便以卓越設計和穩定價值聞名。1989年版熊貓金幣在收藏界地位獨特,五枚套裝回收價達4,0000-50,000元,具體受品相、規格和
熊貓金幣作為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的代表作,自1982年發行以來就以其精美的設計和穩定的投資價值風靡全球收藏市場。其中,1995年版熊貓金幣更是被譽為"熊貓金幣家族中的珍品&q
2020版熊貓金幣以其獨特的"愛的十年"系列設計和穩定的投資價值,成為錢幣市場的熱門選擇。目前,2020年熊貓金幣套裝的回收價格在40,000-47,000元之
作為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的標志性產品,熊貓金幣自1982年首次發行以來,憑借其獨特的藝術設計和穩定的投資屬性,始終占據著收藏市場的核心地位。其中,2013年版熊貓金幣因發行量適中、設計
熊貓金幣作為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的"國寶級"產品,自1982年首次發行以來就深受國內外收藏家和投資者的喜愛。2015年版熊貓金幣因其特殊的歷史意義和計量單位變革而備
第16屆亞洲運動會會徽(彩色),并刊國名、年號。該套紀念幣共2枚,其中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中國人民銀行定于2007年11月30日發行2008版熊貓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10枚,其中金幣7枚,銀幣3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中國人民銀行定于2002年9月3日發行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彩色金銀紀念幣(第二組)一套。該套紀念幣共6枚,其中金幣1枚,銀幣5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