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龍年梅花金銀幣價格
你收藏有2012中國壬辰(龍)年金銀紀念幣1公斤梅花形金質這一枚金銀幣嗎?生肖題材的金銀紀念幣都是每年金銀幣發行的一個重要的項目,現在生肖金銀幣發行了四輪了,下面給大家介紹2012中國壬辰(龍)年金銀紀念幣1公斤梅花形金質紀念幣。
【藏品名稱】2012龍年1公斤梅花形金幣
【藏品規格】1公斤純金
【藏品成色】99.9%
【發行數量】118枚
【發行單位】中國人民銀行
【鑄造單位】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沈陽造幣有限公司和上海造幣有限公司鑄造,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銷
【紀念幣圖案】
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襯以連年有余吉祥紋飾,并刊國名、年號。
背面圖案:為“青龍”造型襯以裝飾龍頭為背景,并刊面額及“壬辰”字樣。
【紀念幣規格及發行量】
1公斤梅花形金質紀念幣為精制幣,含純金1公斤,外接圓直徑100毫米,面額10000元,成色99.9%,最大發行量118枚。
2012年龍年梅花金銀幣價格
2012龍年梅花生肖金銀幣市場回收價格:7000-7700元
2012年扇形生肖龍金銀幣價格:2500-4500元
2012年生肖龍彩金銀幣價格:1500-3000元
2012年生肖龍金銀幣價格:1500元-2500元
2012“壬辰龍”梅花形金銀紀念幣共有3款,分別是1/2盎司金幣,1盎司銀幣和發行量只有118枚的1公斤金幣。3款金銀幣的圖案完全相同,不同之處在于規格,1/2盎司金幣外接圓直徑只有27毫米,1盎司銀幣略大一些,為40毫米,而1公斤金幣,則高達100毫米。后者是前者3.7倍強。因而,最終呈現出來的,是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
以梅花形制打造的“壬辰龍”,自然有非同一般的氣質與寓意。中國人喜愛梅花,把它與松、竹并稱為“歲寒三友”,又把它列為“花中四君子”之首。梅花之所以受到歷代文人的高捧,在于它的氣質,迎雪吐艷,凌寒飄香,沖寂自妍,倜儻超拔。那是一種隱逸淡泊,同時也是一種堅貞自守。往小里說,梅花是中國士大夫理想人格模式,冰肌玉骨,孤芳自賞。往大里說,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同時,在民間,梅花又被認為是傳春報喜的吉祥信使。3款不同規格的梅花“壬辰龍”,應該具備這兩方面的意義。這套2012“壬辰龍”梅花形金銀紀念幣圖案設計大氣,凸刻飛龍神奇的姿態,靈動傳神,盤旋起舞;金幣面值200元,銀幣面值10元,與金幣圖案一致,不過變凸雕為凹雕,整條龍型圖案處處充滿無盡玄機。金銀梅瓣陰陽互補,正是相諧并重,如影隨形。
在中國金銀幣收藏市場中,平安三十年熊貓幣紀念幣因其獨特的紀念意義、精美的設計以及限量發行而備受關注。這款紀念幣不僅展示了中國平安集團三十年的輝煌歷程,還融入了國寶熊貓的元素,使其成
1985年是個特殊的年份,1985年發行的新疆自治區成立30周年紀念幣,在中國紀念幣的收藏市場中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枚紀念幣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意義,還以其獨特的設計和限量發
1979年發行的建國30周年紀念金幣,作為我國首套金屬紀念幣,不僅具有里程碑式的歷史意義,更在收藏市場上占據重要位置。這套金幣共有四枚,分別以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和毛
建黨100周年金銀幣,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的重要紀念物,自2021年發行以來,便受到了廣大收藏者和投資者的廣泛關注。這些金銀幣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意義,還因其精美的設計和稀缺性
在貴金屬收藏領域中,生肖紀念幣一直備受關注,特別是那些設計精美、寓意吉祥的生肖金銀幣。2010年生肖虎金銀幣因其獨特的設計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受到了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青睞。那么,時至今
背面圖案航母遼寧艦造型,配以艦載機造型、航母甲板、海軍臂章等圖案組合設計,并刊“中國海軍首艘航母遼寧艦”、“2012.9.25”字樣及面額。
中國石窟藝術(云岡)金銀紀念幣是繼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之后,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石窟藝術系列的最后一組。
三龍戲珠的畫面不僅是出現在電視上,目前“三龍搶珠”還被雕刻在金銀紀念幣上。當時在整個金銀幣收藏行業之內,受到了比較多的關注,成為了一個比較大的新聞。
該套紀念幣共7枚,其中金質紀念幣2枚,銀質紀念幣4枚,雙色銅合金紀念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再者,生肖紀念幣每年都是有固定的發行量的,羊年紀念幣也是如此。
“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發現金銀鉑紀念幣”的推出,向國內外展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展現了中國人民在數千年古代文明發展中的創造力。
該套紀念幣共8枚,其中金質紀念幣3枚,銀質紀念幣5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第四套人民幣1元四連體鈔的價格及收藏價值第四套人民幣1元四連體有熒光效果,是它的一個亮點。
在紀念鈔投資收藏板塊,最受收藏界青睞的是奧運鈔。千禧龍鈔世紀紀念鈔行情跟在奧運鈔后面。千禧龍鈔也稱為迎接新世紀紀念鈔,紀念鈔是為了慶祝2000年千禧年的到來而發行的。由于時值龍
此圖便是南唐院待詔顧閎中奉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韓熙載府上,窺視其夜宴情景,目識心記后默畫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