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央行下發通知,整治拒收現金行為。此消息一出,只可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商家店鋪,必須允許用紙幣交易。
而在100多年前的東北,紙幣不僅幫了奉天當局的大忙,還有著鮮明的東北特色,居功至偉的機構當屬咱中街北側、朝陽街上的東三省官銀號。本報為您揭秘:百余年前東北金融業的壟斷者——東三省官銀號為東北所做的巨大貢獻。
日俄戰爭催生東北首個銀行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農歷二月,日俄戰爭進入尾聲。俄軍戰敗撤走后,堪稱是奉天城灰暗一刻,要糧沒糧,要錢沒錢。關鍵時刻,生于鐵嶺開原的新任盛京將軍趙爾巽上任。
趙爾巽是翰林院編修出身,25史《清實錄》主編之一,他不僅文章寫得好,數學也不差。來上任的第六個月就改組四平街(中街)旁的華盛官錢局,更給它起了個響當當的名字:奉天官銀號,這便是后來的東北經濟核心銀行——東三省官銀號前身。
趙爾巽將本省庫銀調撥30萬兩沈平銀作為資本金,奉天近代意義上的銀行誕生了。
接下來就是錢生錢了。在趙爾巽之后擔任東三省總督的徐世昌,把奉天官銀號改名東三省官銀號,想把奉天城的銀子輻射全東北,但經歷日俄戰爭的奉天府,損失達到100萬兩白銀以上。經濟不好,他的官途也未必順暢……
后來徐世昌去了趟大東邊門外,就把事情解決了。這里有著沈陽首座工廠,1896年設立的奉天機器局(今沈陽造幣廠),這家企業歸東三省官銀號管,一直是最有錢的單位,深受各級領導關愛。
徐總督謙虛地向慈禧老佛爺請示,盛京是國之龍氣(祖墳)所在,一向富足,現在就差了點小錢,能不能鑄點出來?
當然能。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小錢在奉天機器局造了出來,這就是只有5.3克的東三省銀元。它僅是光緒元寶(后來是袁大頭)的1/5,差了幾個層次不說,更讓東北在清末民國初脫離了全國金融體制,這便是以2角錢為計算單位的奉小洋體制……
這看上去是個數學問題,徐總督卻把它轉化為化學問題,光緒通寶是銀九銅一,而東三省銀元材質卻為銀八銅二,這樣就節省了白銀,多造了錢……
東北的錢民國時獨領風騷
直到一戰前的地球上,國際金融界仍以白銀和黃金為計算單位。然而,金銀礦每年也就開采那么多,金銀通常是越用越少,所以紙幣就成了流通手段。
東三省官銀號當初也知道應該這么做,但關鍵是老百姓只信金屬不信紙。
1916年,張作霖剛升任奉天督軍兼省長時,欠外債1195萬元,每年虧累二三百萬元,而這些虧空都是現大洋。這筆錢數額有多巨大?舉個例子,奉軍一名士兵日菜金為0.02元,每月僅0.6元左右。
時任財政廳長的張厚璟,每年放貸就有十多萬現大洋的好處,還給張大帥送錢走動。張大帥上任不久,就罷免了張厚璟,打擊倒賣現大洋的行為,興業銀行的劉鳴岐、瑞昌恒金店黃獻廷等全都拉到大西門外斃了。幾聲槍響后,奉天的金融業老實了,而這些人來回倒騰不外乎就是為了奉小洋里的那點銅和銀子。至于原因則是銅價上漲,把2角錢的奉小洋里的銅稀釋出來,鑄造成日元的角分,這樣就能翻幾倍……這些把戲,張大帥自然得應對:1918年起,奉小洋正式停鑄,以大洋(袁大頭)為計算單位,在東三省官銀號發行奉大洋。含銀銅的奉小洋不再流通,但手里有也不怕,6枚(12角)換一元奉大洋(含銀量少一成)。
這樣一來,東北終于與全國貨幣計量接軌,實現票通天下,成為國內頂級銀行之一,而在頂級銀行的背后,則有一個“小金人”在管經濟。這個人就是生在大連金州的王永江。
用公安招數應對財政
在百年前的沈陽城,王永江這位公安廳長出身的財政廳長,擅長辦人,更擅長辦錢。
從架著鋼炮、帶著警察與湯玉麟的五十三旅對峙,到縮減公務員編制,王永江辦事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細節上更是從不縮水。“永江撤稽征員,減少年費30000元……撤機關八處,實減年額大洋34萬余元。”——《奉天通志》
王永江給張作霖當財神時,仍用公安廳長的那一套,辦人!東三省官銀號曾經數次發行紙幣,都在奉天城之外受堵,源于地方銀號偷著流通銀元??吹竭@一情況,財政廳長立刻干起了公安廳長的活,立刻逮捕地方銀號倒賣銀元人員,并依法槍斃了14人,小銀元被徹底打成了古董,東三省全部通用奉票紙幣,而東三省官銀號則覆蓋了奉系主要地區,東北經濟終于實現了一盤棋。
另外,王永江還發行公債,用集資等方式修建沈陽到新民的公路等,在他的努力下,東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官員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幾年間,不僅還清了1195萬現大洋的外債,每年還能盈余千萬現大洋。
有了大洋,張大帥看到了統一中國的希望。于是,他下令給東三省官銀號,以印書的速度印錢,加快奉票紙幣的流通力度,更為了拿紙幣換槍炮和士兵,這一票,東三省官銀號印出了2億元奉票,時間為1925年,此時的奉軍已經達到巔峰,占據平津、浙江上海江蘇安徽等地,然而,這一票的紙幣卻出事了。
奉票紙幣渡過難關
1925年11月,經過兩次直奉大戰和郭松齡反奉后,物資損耗很多,但張大帥要求東三省官銀號籌錢。怎么籌?自然是印錢。奉票開始大幅貶值。
1927年時,奉軍當局用5000萬元奉票換農民手中的糧食等,導致東北農村經濟嚴重受損,奉票一度險些被“現大洋”代替為流行貨幣。“(1927年)1月,奉票兌現洋的市價為2元8角;5月下旬,跌至3元5角5分;7月底,達到5元6角4分。”——《奉天財政說明書》(民國刊本)
而生產的產品不夠,就需要有人去生產。1928年下半年,張學良主政東北后,縮編軍隊,東北軍從40萬縮減為15萬人,并大量在黑龍江等地區建立軍用農場,增加商品量。在東三省官銀號的統籌下,奉票隨后開始升值并穩定下來,東北地區經濟復蘇,并在1930年時,奉軍再次一顯神威,武裝調停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參與的中原大戰。
然而,好景不長,“九·一八”事變發生了。就在1931年9月19日,日本關東軍在東三省官銀號內劫走庫內存有的33萬公斤黃金和200萬元銀元,東三省官銀號被迫于1932年停業。直到1948年東北解放,這座銀行才回到人民的手中。
如今,東三省官銀號舊址仍矗立在沈河區朝陽街街頭,作為中國工商銀行的一部分,仍在展示銀行風采。
說明:內容僅供參考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網,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