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貨幣發展歷史,中國古幣魅力展現
說起我國最早的貨幣,大約是在夏商之際,海貝成了先祖們制作貨幣的首選,也成為了中國最早的錢幣,貝幣。商周時期貝類的貨幣職能并不單一,有時也被制作成裝飾品,象征著財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用骨、陶、石、玉等制作仿貝,以滿足人們對于貨幣的需求,直至以青銅為材質的金屬仿貝出現,由此,我國貨幣的發展進入到了金屬鑄幣階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后開始一系列的改革,至此貨幣正式統一并走向正規,以“半兩”為名的方孔圓錢、史稱“秦半兩”正式在泱泱中華大地流通;公元前202年,不論從藝術風格還是收藏價值,漢代都有著較大的差異。在藝術風格中秦半兩錢體厚重,以小篆為主,錢文凸起;漢半兩錢體相對輕薄,錢文扁平,以至后來形成標準的八銖、六銖、四銖半兩。在收藏價值上秦半兩的鑄造量遠低于漢半兩,而且五銖錢歷經西漢、等國至隋,五銖錢的行用前后長達700多年。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鑄行“開元通寶”錢,百余年后鑄行了“乾元重寶”錢,以通寶、重寶命名貨幣正是拉開新篇章。公元960年宋朝間達到了鑄錢用錢的高峰期,書法藝術也在錢幣上得到了充分體現,使中國書法在錢幣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p#副標題#e#
元明兩朝主要流通紙鈔,雖不失精品,但大多質量不足,同時因為濫發紙幣最終導致通貨膨脹,直到清朝才重新以方孔圓錢作為重要流通貨幣。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結束了中國數千年的封建帝制,由于外國人不斷用成色較低的銀幣套取中國白銀,1890年清政府發行了“光緒元寶”銀元,又于1900年發行了“光緒元寶”銅元,到清晚期,主要流通貨幣基本被機器制造的銅元銀元所代替?;就V沽朔娇讏A錢的鑄造。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中國是東方文化的主要締造者,周邊國家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紛紛鑄行方孔圓錢。其中各國歷史都分別有景統通寶、大和通寶、景興通寶、明命通寶、保大通寶、啟定通寶,這些都是周邊國家最常見的貨幣。這些國家將自國衍化發展的文化,融入貨幣文明中,經過千百年的演變各自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近年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能看到錢幣拍賣屢屢現高價交易的新聞,古錢幣收藏極為火爆,各種珍稀品種紛紛亮相,價格連年攀升,而這些高昂的古錢幣,讓我們不僅領略到歷史的魅力,更使我們擁有了經歷這些歷史的見證者。
- 上一篇: 錢幣收藏中四大禁區
- 下一篇: 4月3日錢幣收藏市場最新動態
2014年熊貓金幣套裝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包含5枚不同規格的金幣:1盎司、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和1/20盎司,總含金量約1.9盎司(約59.1克),成色均
2005年5盎司熊貓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于2004年11月26日發行的精制幣,含純金5盎司(約155.5克),成色99.9%,直徑60毫米,面額2000元,發行量僅1000枚。該幣正
1999年1公斤熊貓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為紀念熊貓金幣發行17周年推出的精制幣,發行量僅68枚,屬熊貓金幣系列中的珍稀品種。該幣延續1997年停發后的重啟計劃,面額2000元,直徑9
2002年熊貓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為紀念熊貓金幣發行20周年推出的特別版別,于2001年12月20日發行。該套金幣是中國熊貓幣系列第三個十年的開端之作,也是唯一與前一年(2001版)
2016年熊貓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為紀念熊貓金幣發行35周年推出的特別版別,也是中國首次采用“克”作為計量單位的熊貓金幣。該套金幣延續了自1982年首發的熊貓金幣傳統,以“熊貓攀樹圖
但是對于一些剛剛接觸錢幣收藏市場的人,可能還處于小白級別,甚至有一些收藏者對第四套人民幣小全套的特點并不了解,會產生一些困惑。
在千禧龍年也就是2000年11月28歲的時候我國人民銀行對外發行了千禧年紀念龍鈔,這一套龍鈔一套只有一張,在收藏行業內人們將它稱為世紀紀念龍鈔。
可以說805元是第四套人民幣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紙幣,所以它在第四套人民幣退出流通市場之后價格有大幅增加,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2018年12月28日,大家心心念的人民幣70周年紀念鈔如期面世。作為即中國航天紀念鈔發行3年之后的又一枚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