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紀念幣,讓與軍事有關的藏品進入了公眾視野。說到“軍品”,你會想到什么?爸爸小時候背的黃挎包?勞保店里布滿灰塵、久無人問、一扯就爛的迷彩服?還是被推銷的所謂“軍用望遠鏡”“軍鉤”?
軍品收藏,作為收藏圈兒中的新貴,并無漫長的歷史和行業發展的積淀。從最早的舊物、紀念品收藏以及紅色收藏的一部分,逐漸發展成一個收藏門類,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這些藏家用這種特殊的收藏方式珍藏著歷史與歲月,珍藏著熱血與崢嶸。
從水壺到吉普車軍品收藏正在生長
長期以來,國人對軍品的認知有限且落后,對于軍品的概念也僅限于結實、耐用,同時笨重、土氣甚至丑陋這些刻板的印象,大多數人更不會想到竟然還有人喜歡專門收藏這些“軍品”。實際上,這個圈子正在慢慢生長。雖然不大,但是門類齊全。
軍品玩家汪欽,在新浪微博認證了軍事博主“中外軍品研習-大F”,是圈內收藏軍品的行家。他告訴記者,軍品這一概念背后包羅萬象,囊括甚眾——從大型軍用設備、軍用車輛,到軍服、軍靴、軍帽、頭盔、單兵攜行具、夜視器材、觀瞄儀器等等,都屬于軍品范疇。其中不乏科技含量高、價格不菲者;也不乏精致美觀、頗具藝術價值者。
軍品玩家、軍迷宋毅煒介紹說:“在這些藏品中,除了受眾程度高的軍服,其余大部分是非武器性單兵裝具,除此之外,勛章獎章也是這個門類中重要的一個內容。”更早的有文物性質的古代或者民間收藏的刀具類,或者其中的仿制品也受到一些藏家的喜愛。從小到一個肩章,大到212吉普車、長江750摩托,背后都有不少軍迷追隨。
潘家園只有四家店小眾收藏70后是主力
很多時候,軍品收藏看上去并不像古玩字畫等“真正的收藏”,軍品往往不具有文物形制,這也就是為何軍品收藏家常常以“軍迷”自稱。汪欽認為:“軍品收藏橫向來說屬于收藏范疇的一個門類,收藏又屬于發展性消費,自然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去涉獵了解的??v向來說,軍品收藏屬于軍事愛好中的一個分支,軍事愛好者尚且是一個小眾群體,那小眾中的小眾自然更不能被大家所認識??偟膩碚f,被大多數人所不識或誤識也是可以理解的。”宋毅煒介紹說,“在偌大的潘家園,專業經營軍品收藏的店鋪只有四家。”
事實上,不少接觸軍品收藏的藏友都是有“情懷的玩家”,其中許多人都有軍事情結。宋毅煒開始接觸軍品收藏正是由于家中祖輩父輩都是軍人,從小在大院兒里長大的他耳濡目染。而在他看來,85后收藏圈中,至少有一半與他情況相近,最小的年齡已經有95后。他介紹說:“在軍品收藏圈中,主力藏家是70后,這些玩家往往都有比較好的經濟基礎,軍品收藏與其他門類一樣,需要持續投入。”
從紀念價值關注到品相圈內流轉與拍場結合
實際上,軍品收藏真正開始興起的年代并不久遠。宋毅煒介紹:“上個世紀80年代中后期,1955年授勛的老革命們走了一部分,單純以紀念為目的的收藏行為也就開始了。改革開放讓更多人手中有了閑錢,收藏群體也就漸漸形成。”據他介紹,早期的軍品收藏都是以紀念價值為目的。一些上過戰場的老物件,很難談到品相優良。而隨著收藏市場的逐漸發展,著重品相、材質的藏品標準也被一些玩家所擁護。而收藏的渠道也很多元,多數都是民間交流。宋毅煒說:“很多來自農村的老兵籍貫不在城市,回鄉后后代認為一些東西不值得留下就將其變賣。”在行業內,也有“老倉庫”的說法,也就是過期剩余物資,但真偽與否很難驗證,多數藏家也都是以眼力論真偽。
而如今,軍品收藏也越來越多地走向市場。隨著互聯網貿易的興起,也為軍品收藏的玩家們提供了便利。從郵寄到付款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實際上,很多玩家收藏藏品的方式多數是以“圈內流轉”為主。宋毅煒介紹說,大家可以通過微信、QQ隨時討論,一個藏品也經常引起大家的議論,也會“斗寶”。軍品收藏也逐漸被拍賣市場發掘,每年的嘉德北京拍賣,在金銀器專場中,就有一些勛章獎章進行拍賣。
從歷史到工藝論身份軍服、勛章都有受眾
走進市場,也反映出軍品收藏的精品逐漸被認可。以軍品收藏中的軍服為例,解放軍軍服中的“金字塔頂端”就是55軍服及其佩飾。宋毅煒表示,55式軍服經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相較于之前的很多軍服,做到了高度的統一。無論是禮服、常服都十分美觀。由于數量較少,保存完好的也不多,所以從歷史價值上十分有意義。他介紹說:“即使從工藝上看,也有很多特色,不少細節很難超越。將官禮服在領花、肩章上都運用了金綃繡的刺繡工藝,如今看來都十分精致。”
一些勛章、獎章更是玩家們為價值而收藏的熱門藏品。據宋毅煒介紹,勛章獎章分級,不同的戰役、不同的官階、不同的表現、不同的履歷被授予的榮譽不同。一些授勛授獎軍人將其作為家族傳承的光榮。在微信群或者論壇上,這些勛章獎章總能夠打開大家的話題,從絲綢綬帶到琺瑯彩著色一直聊到戰斗英雄,大家感受背后的那段歷史。
軍品反映科技與美增長知識開闊眼界
汪欽認為:“軍品非但不是笨重、丑陋的代名詞,反而是科技與美觀的集合體,一個國家的軍品水準,恰恰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審美品位。”例如,為了體現國威軍威,世界各國軍隊的常服和禮服都華麗精美,裁剪有型,穿上秒變“型男”。而單兵攜行具和作戰服這類產品,則有著相當高的科技含量,有的防水透氣,有的輕便阻燃,款式設計都極富人體工程學原理。不僅如此,軍品背后往往還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知識,如歷史的發展、美學的演進、經濟的興衰等。有時候,光是研究這些背后的人文故事,就能增長很多知識,獲得很多樂趣了。
實際上,除了收藏解放軍軍品,在軍品迷當中,也有很多收藏國外軍品的玩家。國外軍品市場起步較早,不少國內的玩家也都是從國外軍品收藏開始學習和入手的。面對一些對收藏國外軍品的質疑,汪欽解釋道,大多數圈外人習慣性地把注意點放在“軍用”上,但事實上,對于圈內人來說,欣賞研究的重點是制服的設計與美學,所以“收藏國外軍服就是漢奸”的這種觀點是非常狹隘落后和錯誤的。
55式軍服藏友眼中的“寶”
1955年制式軍服簡稱55式軍服,是為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于1955年10月1日起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配發的一系列軍服和相關標識。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55式軍服樣式,是根據我國民族特點,結合各個革命時期的軍服樣式設計的,即符合適用、堅固、輕巧、美觀的要求,又保持中國人民解放軍艱苦樸素的光榮傳統。
55式軍服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禮服,特點是莊嚴、美觀;第二類是常服,特點是樸實、大方,并具有民族風格。首次突破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
55式軍服是我軍軍服史上一次比較大的改革。首次突破了我軍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第一次將軍服分為禮服和常服兩大類。禮服主要用于主要場合和出國時穿著,具有樣式莊重美觀、裝飾考究、識別標志鮮明,突出采用了毛織物和絲織物,使我軍軍容儀表有較大改善,這是我軍軍服發展史上一個新起點,是一次成功的改革。以后經過不斷改進,55式軍銜服裝日臻完善,邁出了我軍軍服向體系化、系列化發展的第一步,使我軍軍容得到較大改善,軍威國威得到體現。遺憾的是,由于受到“左”思想的干擾,上世紀60年代中期軍銜制度被當作“資產階級”的產物遭到否定。1965年5月22日,三屆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關于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的決定》。1965年6月1日全軍改換65式軍服,從此結束了人民解放軍首次軍銜制和55式軍銜服裝的歷史。
盡管如此,55式軍服在中國軍服史上仍具有里程碑的特殊意義,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一頁。無論是軍服的式樣、高級軍官服裝的用料和制作工藝,還是軍銜、兵種、勤務識別標志,都達到較高的水準,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同時,55式軍服也為后來的新一代軍銜服裝——87式軍服奠定了基礎。本版撰文回振巖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網,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