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建國五十周年紀念鈔的收藏價值

對于“建國鈔”,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里筆者所說的“建國紀念鈔”指的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的紀念鈔。而我們今天所要介紹和分析的就是這枚建國紀念鈔。
在分析“建國鈔”之前,我們還是先熟悉一下這張“建國紀念鈔"的基本情況。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中國人民銀行于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日發行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流通紀念鈔一枚。這是建國以來發行的首枚流通紀念鈔,同時它是我國自一九八四年建國三十五周年開始發行金屬流通紀念幣以來,首次發行的流通紀念鈔。
鈔票詳解
紀念鈔票幅長165毫米,寬80毫米。鈔票正面主色為喜慶紅色,正面左上方為中國人民銀行行名;中間主景為開國大典盛況的組合圖;右側為開國領袖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情景;左側為在天安門廣場慶祝的人群;左上角有“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1949-1999”文字;左側中部印有天安門和“50”及“1949-1999”組成的動態全息防偽圖案;左下方為面值“伍拾圓”、盲文面值和異型漸變序列號碼。
建國紀念鈔背面主色調為紅色,主景為地球、和平鴿、銅獅、華表等具有中國,左上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右上方為漢語拼音字母和蒙、藏、維、壯四種少數民族文字的中國人民銀行行名和面值。
防偽技術
該款紀念鈔中部上方位置有天安門全景固定水印。紙鈔中分布有不規則的紅藍纖維絲;鈔票正面左側印有動態全息防偽標志;紀念鈔使用了全息開窗金屬安全線,并且使用光變油墨印制面額數字“50”,從不同角度看顏色發生變化。在鈔票正面右上部有凹印隱顯文字,眼睛與票面平行時,迎光可看到“50”字樣。紙鈔右側有陰陽互補正方形及和平鴿對印等圖案。
收藏價值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紀念鈔”是我國第一張紀念鈔,是第一次使用調色的鈔紙印刷的紀念鈔,它還是第一次使用開窗金屬安全線的人民幣紙鈔。同時也是第一次運用全息防偽標志的人民幣,是第一次使用異形號碼印刷的紙鈔。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流通紀念鈔的發行,反映了我們祖國政治穩定、社會穩定、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文化藝術繁榮、民族團結、社會各項事業穩步前進的大好形勢,同時也展現了我國印鈔技術的先進水平。這是中國人民銀行在國慶五十周年之際獻上的一份厚禮,也是錢幣收藏界的一件盛事。或許我們還不能完全地揣摩透這張擁有這么多項“第一”稱號的紀念鈔,但是它的收藏價值是毋容置疑的!
- 上一篇: 簡·奧斯汀取代達爾文,將登英國10英鎊紙幣
- 下一篇: 新金銀幣“歇夏”,“老稀精”依舊堅挺
2014年熊貓金幣套裝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包含5枚不同規格的金幣:1盎司、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和1/20盎司,總含金量約1.9盎司(約59.1克),成色均
2005年5盎司熊貓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于2004年11月26日發行的精制幣,含純金5盎司(約155.5克),成色99.9%,直徑60毫米,面額2000元,發行量僅1000枚。該幣正
1999年1公斤熊貓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為紀念熊貓金幣發行17周年推出的精制幣,發行量僅68枚,屬熊貓金幣系列中的珍稀品種。該幣延續1997年停發后的重啟計劃,面額2000元,直徑9
2002年熊貓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為紀念熊貓金幣發行20周年推出的特別版別,于2001年12月20日發行。該套金幣是中國熊貓幣系列第三個十年的開端之作,也是唯一與前一年(2001版)
2016年熊貓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為紀念熊貓金幣發行35周年推出的特別版別,也是中國首次采用“克”作為計量單位的熊貓金幣。該套金幣延續了自1982年首發的熊貓金幣傳統,以“熊貓攀樹圖
相對來說,第二套人民幣面額五角更適合更多人的投資收藏,也是綜合各個方面最容易入手的人民幣藏品。
中國人民銀行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于1999年9月20日發行了建國五十周年50元紀念鈔。也寓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建國以來50年的發展盛況。
5000元蒙古包跟,1萬元牧馬圖被稱為第一套人民幣當中的雙至尊,因為在市場上的存留量很少,而且,全品又很難出現,所以它的未來發展勢頭還是很大的。
第四套人民幣開始退出貨幣流通的領域,逐漸的步入了收藏市場。1980年5元的人民幣已經退市了,現在,我們來看一下這枚紙幣在收藏市場上的發展前景。
成立之初到現在只發行了4枚紀念幣,在這4枚紀念鈔中中最特別的就是2千禧年塑料龍鈔。塑料龍鈔是我國歷史上發行的第一套面額100元的塑料紀念鈔。
說起紀念鈔,那不得不提的就是建國鈔三連體,它在人民幣收藏領域可謂家喻戶曉,其它紀念幣只可望其項背,更別提它是發行方式獨特的連體鈔。喜愛收藏的朋友,就可以關注這個建國鈔三連體。
也恰是由于這個原因第二版人民幣三元是如今保藏界最熾熱的一個論題,從上個世紀掀起保藏人民幣大潮以來,第二版人民幣三元成為了玩家心中的寵兒。
近幾年來人民幣收藏似乎是陷入了一個絕對的有利階段,大量的人民幣都被各種喜歡收藏的朋友收入囊中。